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 > 东湖区政府
号: /201803-00090 信息分类: 发展规划
发布机构: 东湖区政府 生成日期: 2018-04-02
称: 关于东湖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

关于东湖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

保护视力色:
字体:[    ]

2018年1月3日在南昌市东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)

东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  易年忠

 

各位代表:

受区人民政府委托,我向大会报告东湖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(书面)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,也是我区建设“实力、活力、魅力”东湖的提升之年。一年来,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在“强产业、兴城市、促改革、优生态、惠民生”等方面重点发力,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,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,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。

(一)抓转型促升级,强攻产业更有势头

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。2017年,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.5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.2%;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.6亿元,同比增长13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0亿元,同比增长12%;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0.9亿元,同比增长20%完成财政总收入市口径70.63亿元同比增长12.3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.05亿元,同口径增长6.5%。完成实际利用内资49亿元,同比增长20.1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55元,同比增长8%;实际利用内资49亿元,同比增长20.16%;实际利用外资2.23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33%;出口创汇实现3.37亿美元;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年初计划目标,顺利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

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。深入实施《服务业四年发展行动计划》,产业集聚阵势拉开、程度不断上升。预计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1.75%,较去年同期增长0.64个百分点;新增六大主导产业企业1800家,同比增长2.4%5A级楼宇商务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1.8万平方米,新增税收千万元商务楼宇2栋,全区楼宇总建筑面积、商务面积分别达到59.344.6万平方米,入驻目标楼宇企业2094,产生税收10.63亿元,目标楼宇贡献率同比提高7.68个百分点。 

三是扩大开放成效显著。积极参加首届世界赣商大会、第16届赣港经贸合作等商贸活动。成功引进苏宁置业在我区投资85亿元兴建南昌苏宁广场项目,采购额超百亿元的苏宁红孩子和年结算额超10亿元的国美供应链管理江西总部一并成功落户。投资15亿元的江旅都市方舟项目正式落户启动,打造福州路又一高端商业综合体;成功引入投资5亿元全市首家网络小贷公司随行付,民生证券南昌分公司成功落户;成功落户总投资3亿元的熹庐健康养生产业园项目,成为全省健康产业的龙头引领。

四是项目建设底气十足。总投资353.67亿元的51个重大重点项目,共计完成年度投资37.86亿元。11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亿元;6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实现开工率、投资率、达标率三个100%,在全市位列前三。全年共有17个超5000万元重大项目正在施工,总投资超150亿元的苏宁广场、中金中心、中海商业、融创地产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,总部经济大厦、八一馆商业综合体、熹庐健康养生园一期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。

(二)抓整治提形象,城市建管更有成效

一是空间不断拓展。全年共启动环湖路民德路地块、青山南路铁路西货场北地块和硅酸盐厂工矿棚户区改造3个旧改项目,共完成旧改征迁任务8.3万平方米。顺利完成滕王阁景区周边地块和环湖路民德路地块的房屋征收任务;完成青山北路综合管廊、沿江北大道快速路、九洲高架二期、“一馆五址”等市级重大重点项目所涉征迁任务,共拆除房屋30余万平方米;全面完成原省政府大院一、二号地块征迁和土地出让工作,成功实施裕丰大厦、青山湖宾馆等“五连爆”。

二是功能更加完善。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空前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,全区人行道实现强透水性路面结构层全覆盖;投入3500余万元,启动福州东路、省图南路等43条道路综合改造工程;投资6000万元启动紫金广场地下停车场、蓑衣荚停车场等14个停车场建设任务,新增泊位数1860个,全市首个智能立体化停车场铁街停车场、滕王阁旅游区南门生态停车场投入使用。

三是品质持续提升。举全区之力投入3.58亿元推进“美丽南昌·幸福家园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城区品质得到新提升。投入9000万元的滕王阁景区周边整治工程、投资6000万元的八一广场周边立面改造工程顺利完工;八一起义纪念馆等“一馆五址”周边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完工;投入1.5亿元打造江柴、光明等5个精品社区;投入2000万元实施“两建三改五新六清”工程,完成洪城社区等1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;投入3000万元对辖区6.6公里京九铁路沿线环境实施综合整治

四是管理成为示范。投资1200多万元新置100余辆作业车,建立了“立面、地面、道路、社区”全覆盖、立体化清扫保洁新模式;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机动车规范停放,共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290处,规划5290个非机动车泊位;完成辖区90多条道路1100余个配电箱的“增色添彩”工程并在全市推广;率先启动城中村准物业环境整治工作;强力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,共拆除违章搭建320余处,面积约1.5万平方米。荣获全市城市综合考评2个第一、1个第二,“马路本色”月考评8个第一、3个第二的好成绩,荣获2017年度“美丽南昌·幸福家园”整治工作第一名。

(三)抓潜能增活力,改革创新更有突破

一是重点改革集中破题。在全省率先搭建“一站式”综合治税平台;成功组建“文化旅游投资公司”。圆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;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。率先在全省开展“互联网+殡葬服务”进社区工作;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;顺利完成驻区市属42家国有企业社区移交工作;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确定为4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典型县市之一。

二是创新创业热潮涌动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00万元,设立新媒体旅游形象宣传资金100万元;全年共发放“财园信贷通”贷款111笔,共计5.39亿元;完成个人贷款发放和审批待发放5330万元,直接帮扶创业人员516人。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成功申报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,并被授予“省级广告产业园”称号;新增2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3家“洪城众创”空间;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5家,超历年总和。全区新增注册企业1774户、注册(认缴)资本84.88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24%117%

三是环境建设务实高效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步伐加快,共涉及行政权力事项109项,取消44项,调整65项。探索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,加大行政执法力度,营造安全规范的市场环境。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升级,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,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在线办理。深入开展“降成本、优环境”专项行动,深入企业开展帮扶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,实现“企业走访率、问题对接率、答复满意率”三个100%落实省、市优惠政策,全年合计减免中小微企业各类税费共计5942万元。政务公开全面实行,12345政务服务平台启动运行,公开政务信息2.8万余条;受理网络用户430余件来信,受理率100%

(四)抓治理重长效,生态建设更有成果

一是生态意识有提高。结合“法律六进”宣传工作,在“六·五”世界环境日、“地球日”等活动期间,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,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。继续牢固把握企业投资项目准入门槛,严禁高污染、高耗能、高排放的“三高”企业落户,积极对接低碳节能的绿色项目,建成全市党政机关首个“绿色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”。不断强化行政机关节能减排工作,获得省、市公共机构节能达标先进县区。

二是生态建设有加强。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提升环保执法队伍应急反应能力,环评执行率、环保“三同时”执行率和规划环评执行率均达到100%。狠抓落实问题清单整改,中央环保督导组交办的12件群众信访投诉件全部办结,5个反馈问题全部销号。强化企业环保监管执法,集中采购了一批环境监察移动执法设备,环境执法力量得到加强。

二是生态治理有成效。城区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达到29.67%;“河湖长制”有效执行,推进20%水质不达标河湖治理,推动落实“一河一档”“一河一策”,玉带河北支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正在推进;投入2100万元启动赣江右岸八一桥至二七路排污口截污工程;对扬子洲镇11个自然村生态环境开展连片综合整治;集中对辖区243个大气污染源进行整治,落实拆迁工地降尘“五到位”。

(五)抓共享增福祉,社会民生更有进步

一是社会保障更加牢固。2017年,全区预计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资金15.1亿元,同比增长21.09%,约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.68%独创“派工”工作模式,全年新增就业9981人;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.7万人,征缴基金总额达1.35亿元;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5.78万人,累计发放养老金5.13亿元;提高低保标准至560/每人每月,累计发放5050名困难群众低保金2870万元;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80万元,惠及4697名困难群众;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5800余万元;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2281.88万元;办理从业人员免费体检3.1万人,免费公共卫生检测986户。保障公共租赁住房4091户,累计为6384户无房户困难户发放租赁补贴1860万元。扬农垦区危房改造二期工程主体竣工。

二是民生实事全面落实。2017年初确定的“十大民生实事”稳步推进:安置房建设全面铺开,七里嘉和小区安置房加速建设,起凤路安置房项目顺利开工。安排幼儿园奖补资金1533万元,青山湖西岸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工程20183月竣工,2018年秋季投入使用;育新学校紫金分校、天骥小学启动建设。在率先实现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全覆盖基础上,更换LED灯1300盏;整改疏通各类沟管1100处;完成广场北路严重点位积水点整治;完成三经路、子固路两个小游园建设;叠山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整体完工。全面推行“洁厨亮灶”工作,完成94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“洁厨亮灶”改造工程。

三是公共服务优化供给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,“民生五圈”覆盖全区。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“校安工程”,对东湖小学等14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;以全市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省级复查。创刊《东湖教育》、开设“东湖教育大讲堂”,搭建东湖教育交流互动平台。荣获全省百县运动会足球三连冠、蝉联女子篮球冠军,获全市首届“滕王阁杯”青少年体育联赛篮球、乒乓球、网球三项总冠军。围绕“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”、“喜迎十九大、文化惠万家”主题,组织开展了系列文艺晚会、歌咏比赛、图片展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;完成八一桥等4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;贵林社获评江西省少儿曲艺传承基地;新建文教路北社区等3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开展各具特色养老服务;为43.5万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,其中包括3.2万流动人口;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8个,累计签约11.4万人;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138例;为近10万人办理了居民健康卡信息采集。

总的来看,2017年我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,这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。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一些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,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容低估,主要是:主导产业规模偏小、项目支撑引领作用偏弱,稳增长、促升级依然任重道远;城市建设品质和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,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;随着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,推动“保障型”民生向“发展型”民生进阶已是必然要求,在社会保障、社会事业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统筹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
二、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主要任务

2018年,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建设“实力、活力、魅力”东湖的关键之年。2018,面对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、进位赶超的现实要求、复兴崛起的艰巨使命,东湖区全体干部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、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、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,以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体(扩大)会议精神为指导方向,咬定目标、坚定信心,继续在强产业、兴城市、促改革、优生态、惠民生等重点工作上聚焦发力,不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
制定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,既要坚持积极进取,经过努力得以实现,又要坚持稳妥可行,充分考虑支撑条件。对此,需做好三方面衔接:一是衔接省市2018年预期目标;二是衔接“十三五”规划目标;三是在全市县区排名力争突破。

 

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
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,力争8.5%;

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%,力争12%;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%,力争12%;

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%,力争20%;

财政总收入增长6%,力争7.5%;

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.5%,力争6%;

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%,力争20%;

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%,力争20%

出口总额增长3%,力争4%;
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%,力争7%。

根据以上要求和目标,综合考虑当前发展形势,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:

(一)“强产业”上再使一股劲,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

坚持把强攻产业作为首要任务,以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,以项目建设工作为“牛鼻子”,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东湖新高地。

一是着力优布局强集群。重点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业,在熹庐健康产业园的基础上,规划打造一批以健康疗养为主的园区产业,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园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业,着力建设江西新媒体广告产业园,打造创意引导、产业带动、广告门户、品牌塑造“四位一体”的文创产业集聚地;依托佑民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按照“文旅+产业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,倾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文创产业新基地。高端打造现代商贸业,以苏宁广场项目为契机,整合苏宁云店、苏宁影院、超市等自营资源,积极引入国际精品、一线奢侈品牌等业态,打造八一广场商圈最高端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。借力轨道交通,打造“地铁+社区”、“地铁+城市综合体”等新型商业模式,激活提升中山路、胜利路商业业态。错位发展现代金融业,大力培育文化金融、科技金融等类金融机构,打造一批集中度高、集群效应好的“金融楼宇”,积极搭建金融创新孵化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。持续壮大楼宇总部经济,按照“平米税收”理念,将旧城改造腾出的黄金区域,重点向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倾斜,逐步将青山湖西岸打造成“企业总部集中、高端要素集聚、服务体系发达、产业效应突出、创新氛围活跃”的总部经济集聚区。二是着力强招商提品质。更加注重招商选资,着力引进一批兼具体量与质量、构成产业骨架和支撑的重大项目以及延伸产业链条、引发产业集聚的关键项目。聚焦重点产业、重点区域,瞄准龙头项目、领袖企业,对接引进一批国字头、引爆性项目。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、资金到位率、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见效率。三是着力推项目扩投资。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加快形成“谋划一批、签约一批、开工一批、竣工一批、投产一批、储备一批”的滚动发展态势。计划实施总投资475.5亿元的60个重大重点项目,涉及产业发展、旧城改造、城市建管、社会民生、基层党建五大类,申报市级重大重点项目27个,同比增加16个,创历年最高。重点推进投资近400亿元的苏宁、中金、中海、江旅都市方舟等具有引领型、引爆型的产业项目,全面推进投资超40亿元的青山湖西岸片区21条路网、3条综合管廊等工程建设项目。

(二)“兴城市”上再下一份功,城市品质争创新样板

紧扣打造“美丽南昌·幸福家园”“东湖样板”为目标,强力推进城市建管各项工作,以必胜的信念打赢这场“攻坚战”。

一是攻坚旧改拓空间。制定我区城市更新三年旧城改造实施计划,拟启动10个征收地块,占地面积296亩,征收面积37.8平方米对2013-201616个地块存在100个遗留问题进行清理,加快土地出让进程。尽快启动扬子洲地区土地利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,为扬子洲未来科学合理开发做好准备。二是攻坚短板提品质。重点实施象山北路、民德路、胜利路等主干道建筑立面综合改造项目和城市家具综合整治项目;对河东会馆路等24条市政道路实施“白改黑”工程;实施断头路“阻改通”工程、老旧社区“旧改新”工程、主要道路“绿改彩”工程。建设二中西侧、东万宜巷等10个停车场;新建民德路、上营坊、射步亭3个小游园。对东湖特有文化符号、文化遗迹等古老建筑,在保留其特色风貌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,延续历史文脉,继续推进百花洲景区及佑民寺文化街区改造。三是攻坚管理促长效。充分运用新设备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,在“智慧城管”基础上提质升级。以治脏、治乱、治堵、治污、治暗“五大整治”为抓手,突出抓好重点区域、重点内容专项整治;继续深化“马路本色”行动,在争取一流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;深入探索生活垃圾“三分类”工作,建成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。全面落实“两级政府、三级管理、四级网络”的城市管理架构,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。

(三)“促改革”上再使一把力,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

始终把改革推动、开放带动、创新驱动作为东湖发展的重要引擎,进一步激活和释放东湖发展“源动力”。

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构建“宽进严管”的市场监管体系;减少行政审批前置条件,推动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;探索联合快审、绿色通道等服务方式,不断完善网上审批系统,全面提高工作效能。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;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;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。二是扩大开放合作领域。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,推进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交流。推进与南昌综合保税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深度合作,加快走出去步伐。积极对接央企入赣和赣商回归等省市商贸交流,做好引资引智引技工作。充分利用赣港会、赣台会、赣商大会等交流平台,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洽淡,增强东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。三是助力企业创新创业。继续抓好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支持有产业支撑的创客基地建设;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众创空间,发展要素全、开放式的“双创”基地;加快区级融资平台公司的运作,拓宽企业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。支持引进专业化的运营机构和高水平的团队,培育壮大创客群体,营造“双创”浓厚氛围。

(四)“优生态”上再用一份心,生态文明实现新发展

着力解决空气、水、土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,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,打造美丽东湖、生态东湖。

一是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标准引导、准入把关、监管倒逼、减排推动、整治促进、服务助推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。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。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、生态化改造、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。二是优化生态环境。抓污染减排,落实好“十三五”减排工作。策应河湖长机制,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,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纳入重点保护目标。抓污染防治,及时总结环境保护行动的成功经验。积极构建环境监测监控保障、环保基础设施工程、环境执法与应急保障、环境信息保障、生态修复工程、环境科技支撑等六大体系,保障生态环境安全。三是建设生态文化。大力培育生态道德意识,积极弘扬生态文化,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。建立完善的生态宣传机制,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,形成生态文明的生产、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。

(五)“惠民生”上再尽一份责,社会事业结出新硕果

紧扣“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”这一主旨,加大民生投入、提升社会保障、繁荣社会事业,增加民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决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
一是加大投入干实事。持续加大投入,确保全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6%以上。继续实施安置房建设、“背街小巷亮化”、“菜篮子进社区”、停车场建设、“厕所革命”、堵点治理、“蓝天、清流、净土”行动等民生工程。二是精准发力做成事。强力推进育新学校紫金分校和天骥小学建设工作;对育新、南京路等5所学校实施校园提升工程;启动青山湖西岸安置小区二期配套幼儿园装修工程。推动区文化馆、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;围绕“改革开放40周年”主题,广泛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。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,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。着力践行“健康南昌”战略,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;健康扶贫精准施策,为罹患食道癌等15种重大疾病的城乡贫困人口进行专项救治。三是全面统筹办好事。全面统筹好就业保障、社会保障、社会救助、社会稳定等各方面民生事业。按照“同城同标”原则,全力做好扬子洲地区控储工作,切实保障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。持续深化平安小区创建,以基层平安、小区平安带动和维护全区平安。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信息化、高科技为支撑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。在食品、药品及医疗器械、特种设备“三大安全”领域开展大宣传、大培训、大执法行动。

各位代表,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,困难重重,但是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;艰难险阻,更需勇毅笃行。东湖的干部和人民,从来不会畏惧,越是面临困难和挑战,我们越是信心百倍;越是面对压力和风险,我们越是干劲百倍。相信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、指导、支持和帮助下,只要我们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担当实干、奋勇拼搏,我们就一定能担起更大责任、展现更大作为、实现更大突破,东湖的复兴之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广。